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月儲$3000 - 買不到樓,可以做甚麼?

近日香港城中話題皆離不開劉公子的儲蓄論。各大傳媒、社論、網友、大眾都集中於聲討劉生的言論離地,二世祖不體會民間疾苦,沒資格作出有關言論等等。

筆者不想討論劉公子的言論反智與否,反正「成功需父幹」是先天條件,你我都不能自己挑選「富爸爸」。筆者曾在香港房地產界工作了一段不短的日子,見慣發展商運用各種手段興建「發水樓」,對「地產霸權」亦嗤之以鼻,而今時今日月儲$3000的而且確很難上車。可是,與其怨天尤人,何不想想假如真的每月儲蓄$3000,可以怎樣好好利用它?而這跟達到財務自由又有甚麼關係?




中國人有云,「小富又儉」;鬼佬亦有一句 "look after the pennies and the pounds will look after themselves" 筆者只想帶出無論買樓不買樓也好,養成儲蓄習慣本身並無不妥,反而是中外皆提倡的傳統智慧。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別小看月儲$3000,一年就是$36000。去少幾次旅行,可以換來什甚麼?

撇開碎股問題,比如說,用$36000買入匯豐控股(為甚麼用她做例子?不是筆者特別看好這支股票,只是因為她曾經是筆者及傳統香港老一輩的收息愛股,較有代表性而已),星期五(29/5)收市價每股$74.15港元。2014年派息每股約$3.9港元($0.5美元),股息率5.26%,代表一年股息約$1893港元。

這$1893就是投資匯控所產生的現金流。小小$1893可以怎樣理解?記得詠春哲理,從基本「小念頭」開始。「衣、食、住、行」乃人生物質生活基本,所以先從這四方面入手。既然月儲$3000未能解決「住」的話,何不從其他方面先入手?

從「行」開始,假如閣下每月工作22天,每天上下班車費總共$30,這投資現金流足夠支付閣下差不多一季上下班(63天)的車費。假若閣下家住港島,工作地點又在港島,每天可以只搭叮叮上下班的話,$1893已經足夠支付閣下全年車費有餘了。如考慮「食」的話,一日之計在於晨,假若每天早餐費用$25,這投資現金流足夠支付75頓早餐。至於「衣」,$1893都足夠買幾件不錯的新衣服了。

另外,用此省下的日常支出,可以再投資產生額外回報。$36000 投資一年後變成$37893($36000 + 1893),假設匯控股價及派息維持不變,第二年的現金流便增加$100至$1993($37893*5.26%);第三年現金流進一步增加$105達$2098($39886*5.26%);如此類推,便可一步步以被動收入支付日常支出,逐小步向財務自由邁進。




如果閣下能夠持之以恆,每年保持儲蓄$36000,同樣假設匯控股價及派息一直維持不變,十年後連本帶利可達$482,445,比$360,000多了34%。



讀者們可有留意到,至第七年的現金流已經達到$15,000以上,即超過一個月人工了(劉公子不是說每月$15000人工裡儲$3000嗎?)。可謂到了給自己出雙糧的地步了。這也與止凡兄的<一支股息收一個月糧>的概念如出一轍了。

更好的消息是,第一,如能投資進好公司的話,每股股息可能會因應公司的業績增長或漸進派息政策而慢慢遞增的。比如匯控派息從2010年的每股$0.36美元逐步增加至2014年的$0.5美元,五年間增幅達38%。如能保持這個增長率的話,五年後股息有望達$0.69美元,回報率便不止5.26%了。



第二,若果能開源節流,增加收入增加儲蓄率,現金流增加的速度及效果將會更加顯著。比如說今年儲$36000,下年增加5%儲$37800,後年再增加5%儲$39690,如此類推。



而以上所有計算還未計及投資可能帶來的資本增值(股價上漲)。

最後,以上當然只是紙上談兵,實際操作雖要長時間的耐心經營,而投資人長時間在上上落落的大市中很容易不小心做錯事,如為了爭取短線回報做出投機的行為,這又是另一門學問也(行為財務學 Behavioral Finance)。

願大家一起同步走向財務自由。

Enjoy INVEST Enjoy 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