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利何許人也?相信很多 blog 友及讀者都不會感到陌生。
林 Sir 為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新高中經濟學。
他執教理財班逾4年,每當教導入門的學生,林Sir都會傳授<投資十誡>,而這十誡據說是林 Sir 從眾多長綫投資者的成功經驗學習所得。港股今年經歷大起大跌, 恒指從高位28588已跌了約8,000點,林 Sir 說現回看這十誡別有一番感受......
轉載自【利財筆記】林sir:與我一生的「投資十誡」
第一誡:不要借錢用作消費
筆者:借錢用作消費,代表個人理財狀況已經響起警號,入不敷支,結果將會債台高築,更惶論投資。
第二誡:不要只買指數基金
過去數年,恒指都在21000至23000點之間上落,若買入盈富基金(02800)或其他指數基金持貨至今,港股近日約21000點,「過去7年得個桔!」他認為打工仔是否要在強積金買入盈富或港股指數基金,要看何日退休,像現時恒指跌至2萬點,打工仔月供多年也零回報,很大鑊。
筆者:這一點筆者反而未敢苟同,翻查 google finance 過去10年盈富基金的紀錄,若在 2005年買入持有至昨天,淨股價回報約 46%,當中未計及每年平均約 3% 多的股息收入。更加有趣的是,財經媒體 CNBC 訪問股神巴菲特,請他提供身價上億美元的NBA球星詹士大帝(Lebron James)提問的投資秘訣,股神建議每月固定投資低成本的美股 ETF(指數基金),同時保留大量現金就對了,不必想太多、太複雜。事實上,很多打工仔上班時間太長、工作太忙碌,未必有時間去熟讀個股的話,ETF絕對是一個好的投資選擇。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認為連專業的基金經理有時都難跑赢大市<摩笛:你為什麼不能勝過大市?>
第三誡:不盲目相信投資專家
林 Sir 透露自己有朋友今趟誤信報章的專家專欄,買入很多「炒股」,輸了很多錢。近半年很多專家開班授課,港交所(00388)股價300元仍鼓勵入市,如今港交所只有180元,試問這些專家情何以堪?他坦言自己近期白髮也多了,在逆市中教理財很大壓力,「自己輸錢不緊要,最怕累人輸錢。」因此,他忠告不要盲目相信專家,「連我也不要信,今年7月我也誤判『七翻身』,但幾天後已知形勢不妙,急忙逃生。我只是教大家投資理財的知識。投資智慧,包括判斷力、隨機應變、累積經驗和教訓等,還要靠自己。」
筆者:投資是一個很「個人」的計劃,所以財務策劃尤如一套度身訂造的西裝,應該因應不同人的「身裁」如年紀、收入、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未來會否需要重大支出等等來制訂。另一方面,財經演員收入往往靠曝光率、每日或每周專欄給散戶寫「貼士」,哪有時間去分析每一隻股票的基本因數?一星期寫專欄寫足五天,假如每天都只推介同一支股票的話,早就給大眾「柴台」了。
第四誡:不要過分分散投資
林Sir常常主張大家買入約 10 隻自己熟悉的股票,每個行業買入一兩隻股,已能分散投資風險。手持太多股票,只會無暇研究。
筆者:投資者,不熟不做。常常有人說:「別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巴菲特說,「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才需要分散投資」。所以巴菲特和芒格等價值投資大師信奉「雞蛋應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看好它」,將資金集中在少數股票,而這些股票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篩選,最後才投資自己最了解、未來發展最清晰、掌握度最高的上市公司。最後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別人的籃子裡」。意思是說,投資一定要自己學、自己操作。力不到不為財,切勿因為偷懶、想不勞而獲,而將投資理財假手他人。
第五誡:不要貪勝不知輸
林Sir今年4、5月教大家「賺多少、沽多少」先行套利,他坦言當時也很冒險,若股市繼續狂升,太早獲利便會被大家責備。他回想2007年8月初,眼見恒指升上23000點,市盈率接近20倍,達以往股災水平,已盡沽手上股票,豈料傳出「港股直通車」這特大利好消息,往後恒指升上31958點,林Sir也沒法賺取。不過,港股往後一年跌至最低的10676點,從31000點水平雙倍奉還。因此股市最後10%升勢很難賺,他認為每年能賺取10%的合理回報便要心足。
筆者:如何界定甚麼時候才賣出股票?早前大時代完結前全清倉又是否必勝?是否賺了20-30%時就要賣股票「止賺」?一時的跌市是否代表投資的公司消失了投資價值?投資的公司的基本面是否真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投資的公司股票價格是否真的被市場嚴重高估?賣股票後,有否更值得投資的對象?而這問題最近止凡兄都有討論,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另一高手的解答。
還有五誡,下一篇再續。
Enjoy INVEST Enjoy LIFE
我喜歡這經驗之談。
回覆刪除他的理念與價值投資類同。
刪除第一二條都不能不苟同。第一條,借不借錢應該看借貸成本,現在各大銀行的稅務貸款利率都比通漲還低,借錢消費其實是賺了;第二條就不贅了。
回覆刪除我諗林本利的意思是針對個人入不敷支的問題,比如說過度消費,信用卡數爆燈等問題,原文沒有多說。當然,比如用低借貸成本借錢用來投資賺息差的就不是犯了第一誡。
刪除投資呢家嘢與做人一樣只能夠因時制宜;
回覆刪除學他所說不能盡信某專家,當然亦都包括他在內,
任何的投資行為都會涉及賺與蝕,
自己錢就要自己負責。
所以話,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別人的籃子裡」。當然,蝕錢係冇人會為你負責。
刪除第一誡等於熱身運動,不緊守的話很難可以順利展開個人的投資路。
回覆刪除冇錯,可以說是財自高樓的地基。
刪除我睇林本利的第一本書是考A-level時的一本參考書,佢可以將好難明的theory演繹得簡單又清晰,特別係macro方面幫咗我唔少。
回覆刪除睇來醉心兄係林Sir嘅粉絲。有冇其他好書分享下?
刪除佢本A-LEVEL 書....當時小弟都有睇,
刪除可能小弟悟性有限, 最後 只有個.......E
這些戒律, 要實戰去獲取,
知易 行難.....
誡律只係書面上的東西,經驗係通過實戰中而去增加。好似林本利都話唔好信晒佢,證明自己錢自己付責。
刪除之後好少再睇有關經濟ge書,其實自己對商科無乜興趣,當年都係讀死書咋!
刪除其他書的話,thinking fast and slow讓我一睇再睇,從中反思到好多自己思考的盲點。心靈雞湯類的話,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我認為很值得一看,故事很細緻動人。
睇來醉心兄真係好「醉心」思想、心理等主題。我很喜歡另一本Tuesday Mornings with Morrie。
刪除這5誡都沒包含派息概念呀..
回覆刪除Good point,打後的五誡都沒有。不過派息低不等同沒有投資價值,派息只係其中一個選股概念,而高增長的公司一般派息比率較低,如騰訊。另一好例子如巴郡,一直以來都沒有派息,因為股神認為盈利再經他的手投資,比分派給小股東更有效率。所以派息高低並不能一概而論。
刪除林本利作為學者,他的投資理論當然有其可取之處,只是他也經常有鑽牛角尖的思惟。
回覆刪除例如他反對只投資指數基金,可是統計數據卻指出大部分的主動型基金都要跑輸大市,個人投資者很容易便能勝過主動型基金經理?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時間和興趣去研究和揀選好公司,同時擁有三者的人少之又少,相比道聽途說,當然指數基金會更適合,況且買指數基金也不代表只買不賣,仍然可以在恐慌時加碼,瘋狂時減持,並非如他所說的情況。
多謝追求自由兄分享。十分認同,加上指數基金因為追蹤指數的關係,可以說是自動汰弱留強。主動型基金卻可能因為選股失敗而關門大吉。
刪除你寫這篇文章的模式有點似我之前的評論名人語錄,不錯。
回覆刪除你寫這篇文章的模式有點似我之前的評論名人語錄,不錯。
回覆刪除都係跟止凡兄學,分享下其他高手的心法,同時自己學下野,又同時留言的朋友交流下。
刪除第三誡內容最有意思……個人認為,林sir很多想法和行動與一般散戶無異,有時還有些少自以為事,所以的確是不可盡信。
回覆刪除投資有如功夫一樣,一百個人練同一套功夫可以有一百樣不同領悟。所以還是多汲取不同知識然後領略適合自己的一套。
刪除d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