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真.投資

踏入2016年後,筆者的工作量好像排山倒海般湧進來。加上公司從中國大陸的「貴賓」來澳洲考察項目,過去幾周基本上是被應酬與工作完全佔據了。

好不容易才到了澳洲的公眾假期(26/1 為澳洲國慶日),才可以冷靜下來做自己的事。

打開手機報價程式一看,發覺恆指已跌破19000點!組合持股「紙上」損失超過 20%。若果有人問筆者是否驚懼,問者會答:「唔驚嚇就係呃你嘅,問題係點樣控制自己嘅情緒。」

怎樣在逆市之中控制自己的情緒?

答案在於大定對「真.投資」的理解,究竟大家對投資所追求的應該是甚麼?




在這經常出現的非常時代(跌市在過去的日子可算是經常出現,但每次的原因及情況都是不一樣),人們又為何總是在恐慌?「真.投資」又應該怎樣?

首先,問自己一條問題:甚麼投資的真正目的及追求?普羅大眾總會在想「低買高賣」。這答案不可算是錯,但絕對得不到100分,甚至乎有點以偏概全。

在這幾天翻閱各大Blog友的文章,都在討論「被動收入」。對「富爸爸窮爸爸」有概念的朋友都會大概知道「被動收入」是甚麼:就是投資所產生的「現金流」,在此不贅

引述止凡兄分享了 YC兄的文章,當中一句畫龍點睛:「我不會僅僅為了資本升值而投資。我從來不需要透過市場升值來為自已賺錢,那究竟是為了什麼,我是為了現金流而投資。」

而最近很紅的Starman兄的最新一篇文章就更加以他自身的例子證明這一點:「對筆者或一般普通人來說,現金流才是最重要之物,而資產有兩個作用,一是資本增值 (老一輩人常稱為「保值」),二是產生一連串的現金流(a stream of cash flow)。對於一般非專家的普通人,前者不應過份預期......不應對這類筆者稱之為"abnormal return" 有過份暇想,而應針對筆者一向經常強調所謂「有數得計」的投資下功夫。所謂「有數得計」即是會定期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這類資產值得去累積,使自己的收入來源更廣。」

對了!「真.投資」就是應該重視「現金流」而非純粹講求「資本增值」。十年前筆者買股票時總在想,「今天以$100元買入匯豐,一年後以目標價 $120元賣出」。有些人買樓投資都一樣,「今天買入$300萬元的單位,一年後以目標價 $350萬元賣出」。更甚者甚至於「摩貨」短炒不上會。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就會知道資產的價格可以有升跌,但重要的是如果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就應該累積持有。所以到了今天,筆者反而會為收到股票組合中每年 5 位數的股息而高興,而非組合中價格的上落而高興或憂慮。

試想想,加人工自己作主,每年享有多一個月工資的「花紅」,而「加人工」、「花紅」都是不用乞求老闆施惠的,多痛快!更甚者,當資產累積至一定程度,能完全覆蓋自身所有花費,是為「財務自由」;若能產生等同一年的工資的話,就等如多一位自己的「分身」賺錢;再加上「複利」效應,累積的資產將以幾何級上升。

真.投資」最終目的就是以資產產生的現金流,代替自身勞力所產生的收入或更多。

當然,「萬事起頭難」,第一桶金往往最難得到,但河國榮話齋「試,可能失敗;唔試,就一定失敗。」互勉之!

Enjoy INVEST Enjoy LIFE



28 則留言:

  1. 好一句「分身」,十分傳神 :D

    我也是剛好忙碌完,現在心情上已經收爐等新年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還好有農曆新年,小弟這一邊就冇得停手了。:)

      刪除
  2. 我最貪心,又愛資本增值及現金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價值兄果然貫徹巴老的核心價值。:)

      刪除
    2. 複式怎可不靠資本增值!

      刪除
    3. 收入再投資都可算是複式,不過資本增值更加事半功倍。:)

      刪除
  3. 重視現金流入的觀念十分認同,只是有梗多投資者只著重資本增值卻忽略了被動收入的好處:)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就是一般大眾投資人的主觀概念,買了就想「升升升」。

      刪除
  4. 之前已經有Blog友說明股息不是被動收入, 主要原因是股息是從股價扣除出來的, 稱之為吃老本, 資本沒有增值, 除非收到股息再投入及股價上升兩個條件, 因此他們並不在意派息高低, 只注重資本增值.

    反觀, 假設股價下跌及就算股息再投入, 跌破超過了平均買入成本價, 就變成賺息蝕價. (其實整體還是虧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瘋子兄,我相信數字會說話,所以最近出了一篇《盈富基金的派息可以作為財務自由的被動收入嗎?》讓人再作思考。

      刪除
    2. 瘋子兄,小弟並不完全苟同以上概念。沒錯,派息會除淨而令股價下跌,但想深一層,其實應該分別股價和價值。小弟只用簡單的方式去想:股息是因為公司賺錢而分派利潤給股東。比方說,今天公司每股值$100,閣下買入價$100,公司一年間做生意賺錢,每股盈利$5,到了年末公司的總價值為$105,分派股息為$1也好,$2也好,股東到手的總價值都是$105。派不派息為公司的決定,如果有更好的未來項目,公司希望保留更多盈利作發展,當然選擇不派息,幫股東把盈利$5再投資進公司,目標把公司資產規模盡量壯大,簡單的推理當然是股價跟隨公司資產規模上升而上升,從而為股東「資本增值」。可是,股價的走勢有時其實與公司價值不成直接比例,因為市場先生可以給$90元買您手上值$105的股票,或以$110元買您手上值$105的股票。如果公司選擇派息$1,保留$4盈利,剩餘在公司的價值理應為$104。當然如果您選擇以$90賣掉價值$104/買入價$100的股票,就是「賺息蝕價」,手拿$1+$90 vs $100 = 蝕$9了。所以問題在於會不會以蝕本價賣股票。

      刪除
    3. 追求自由兄:多謝分享,等一會一定拜讀閣下的《盈富基金的派息可以作為財務自由的被動收入嗎?》文章。多交流!

      刪除
  5. 現金流固然重要,資本增值我也相當重視,因此經常在思考如何在這兩方面取得平衡。

    回覆刪除
    回覆
    1. 資本增值當然很重要,但小弟反而在想,資本增值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市場先生的情緒無人可估,所以資產所產生的長期現金流更為重要。

      刪除
    2. Tom兄,同意是「可遇不可求」,市場先生的情緒無人可估。

      股市一個大浪大約數年,其中瘋狂與恐懼的氣氛不難感受到,機會重覆出現,不需要去求,求的時候也求不到,也不需要去估市場先生的情緒,問題只是在人的心態,如何減少自己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重視現金流的人也會很自然的利用到這種機會令現金流增加,其中並無衝突。

      刪除
    3. 自由兄說得沒錯,兩者沒有衝突。好像閣下的盈富/恆指分析,令小弟想起一本書<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作者當中說了買ETF的好處。小弟確信持之以恆的買入指數的確會跑赢大市,「財息兼收」。

      刪除
    4. 我在去年5月看完《買對基金賺大錢》(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也寫了一篇讀後感《基金大戶也是市場進貢者》(http://freenenjoy.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29.html)。

      刪除
    5. 太好了,等小弟又去看看自由兄的文章:)

      刪除
  6. 大陸的“貴賓“易相與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文化差異很大。可以說,大陸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了解。可是,澳洲的華人鬼佬都在爭相去了解。

      刪除
  7. tom兄,好文章!最喜歡這段,加油!

    "「真.投資」最終目的就是以資產產生的現金流,代替自身勞力所產生的收入或更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 Mike兄。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目標:唔洗做都有糧出。一起努力!

      刪除
  8. 小弟以為,現金流是選股第一考慮,資本增值是第二考慮.前者是守,後者是攻,守攻兼備,就是我現在組合的核心設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進步兄的想法與唐勤不謀而合,現在我的組合都是以收息為主。

      刪除
    2. 同意收息真的很重要,對長遠的現金流增加很有幫助!

      刪除
    3. 小弟認為現金流對投資者來說比資本增值應該更為重要。

      刪除
  9. 資本增值和現金流並不是魚與熊掌的關係呀,財息兼收有何不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池兄說的沒錯,兩樣東西不是魚與熊掌,小弟意思是,自己過去太看重股價上升而忽略現金流,其實現金流是比較穩定可估量的東西,相反資本增值比較可遇不可求。

      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