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股神的成功方程式

筆者今早讀到一篇經濟日報的文章,裡面分享了巴菲特的非凡人生:如何由一個派報小子,變身成為一個身家豐厚的股神。

當中標題為:<巴菲特5個成功要訣 首先要戒玩手機?>

要成功真的先先要戒玩手機?那另外的 4個要訣又是甚麼?



其實看到以下的五點,當中不難發現巴老的思想方式與其他富豪都類似,與<有錢人的思維>異曲同工:


一)及早認清方向,贏在起跑線。

你10歲時在做甚麼?看卡通片還是發白日夢?原來巴菲特10歲時已經隨父親與一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員共進午餐,確立人生目標。別小看這頓午飯,原來席間對方的意見植根在小巴菲特的心內,更令他11歲就踏出第一步買股票,奠下未來他叱咤股壇的基礎。

筆者意見:筆者小時候都曾經想過當醫生、律師、建築師。未到 22歲大學畢業後其實都未知道自己想做甚麼,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是一樣。筆者認為,小朋友還是多一點童真比較好,若家長太早催促孩子功利地「贏在起跑線」,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教育小朋友還是集中於其長處及興趣為佳。但是筆者覺得,無論孩子將來幹甚麼,及早教育有關理財的知識反而更為重要。理財及財商對於筆者來說,就像「通識」一樣。至於股神的故事,筆者理解為,可能是股神老爸從股神小時候已經觀察出他的性格十分適合作為投資者,所以就從小培養他對於股票的興趣,寓娛樂於事業。

二)不怕一時失敗。

雖然巴菲特於股壇叱咤風雲,但原來年輕時的他亦曾被哈佛商學院拒諸門外!他坦言,自己當年本來信心滿滿,甚至向身邊朋友說:「來哈佛找我吧」,豈料慘遭滑鐵盧。最終他只能退以求其次,入讀毋須面試的哥倫比亞大學。低處未算低,巴菲特年青時本來想加入他偶像《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作者Benjamin Graham的公司,但卻慘食檸檬。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繼續賣力向對方推銷自己的諗法,最終獲得賞識成功獲聘。

筆者意見:不怕失敗就是 EQ 和 AQ 的訓練。老套的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富爸爸清崎都說過,他成功的生意是建基於之前的失敗。而投資亦然,因為投資也講求 EQ及AQ。成功投資者都有良好的情緒,當大市下跌時才能不隨波逐流,不跟隨眾人的情緒而做到「別人恐懼我貪婪」;而當投資損手時亦可以收拾心情,並懂得探討失敗因由,他日得以捲土重來。
 
三)克服自己的恐懼。

可以輸得一時,但又怎可以輸足一世?巴菲特 21歲時原來很害怕面對公眾演講,為了克服恐懼,他花了100美元向當時的演講大師求教。這項投資當然有其價值,除了幫助到他應付成名後的無數場演講外,原來亦幫到他向太太求婚,令他除了成就出今日事業外,背後亦有一個溫馨的家。

筆者意見:如上述,成功投資者 EQ 和 AQ 都高,這就能夠克服自己的恐懼。投資損手時亦勇於探討失敗因由,做到不恥下問。只有不斷的增加財商、知識,才能避免同樣犯錯,而很多成功的人,都能夠做到放下面子,勇於面對過去的失敗,令自己往後變得更強。

四)知足最開心。

雖然今日的巴菲特已經盡享榮華富貴,但他並沒有賺大錢就搬大屋,至今仍居住於他早於1956年,花了3萬多美元買入,位於内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5房大屋之中。每日面對數以億計的金錢,巴菲特卻沒有在財富中迷失了自己。他認為,腰纏萬貫並不代表成功,成功的真正量度方法,在於有多少人愛自己。

筆者意見:巴老的消費觀正好體現了有錢人的生活儉樸美德。正如筆者之前寫的<有錢人的思維>中提及,美國百萬富翁消費注重性價比,並會物盡其用。這其實與平時大眾從電視或電影裡所理解的土豪(Big Spender)生活方式相反。另外,真正成功不是完全用錢財多少來衡量,更重要是對社會作出多少貢獻,從巴老的慈善行為就可見一斑。筆者前一篇文章<助人為財富之本>都有提及相關概念,故在此不贅。

五)遠離科技產品。

股神亦沒有緊跟時代轉變使用高科技產品,他的辦公桌上沒有安置電腦,亦沒有使用智能手機。遠離科技產品令他騰空出更多時間享受自己的時光,他透露自己每日8成的時間去閱讀,增進知識;另外他每周都可以花大約12小時去和朋友打橋牌,徹底減壓,據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亦是他的玩伴之一呢!

筆者意見:這是筆者唯一不認同的一點。事實上,科技發達對增進知識有莫大的禆益,問題是怎樣去運用科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撇開健康問題,比如說 iPad 可以用來方便工作、方便閱讀,所以 iPad 對於筆者來說實為恩物。但不適當的用它可以引致玩物喪志、沉迷手遊、不擅溝通等問題。所以問題不是科技產品本身,而是用家怎樣去看待、運用、駕馭。

若要成功,先要明瞭、學習成功人士的智慧。光是「葡萄」別人,原地踏步,財富並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即便有一天中六合彩,手執一堆現金,卻沒有足夠的理財概念,哪會懂得怎樣去妥善處理它們?

Enjoy INVEST Enjoy LIFE


22 則留言:

  1. 謝謝Tom Kan 分享, 早晨精神為之一震.

    巴黎

    回覆刪除
  2. 第五點其實唔出奇,巴老本來就係鄉下佬一個,打橋牌亦都是他唯一的嗜好,家務等等一概不理,不過後生仔跟住學的話肯定會悶/嚇死女,他的前妻照計係其中一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小弟覺得巴老的這一套,未必適合年青一輩。哈哈。

      刪除
  3. 我仍思考是否真的要遠離科技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幾十倍P/E的科技股,價值兄怎樣估值?尤其科技股實際資產不多,Book Value低,大部份都是無形資產?

      刪除
    2. 我留意只會是蘋果,Google,IBM那類。
      本港上市有瑞聲,ASM,可惜買不到美國真正的科技巨人。

      刪除
    3. 香港科技股的選擇真的沒有NASDAQ那麼多

      刪除
  4. 多謝Tom兄分享。

    第四點很重要,"財富的秘密"和富爸爸都有提到,讓支出隨收入上升很愚蠢的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Mike兄何時繼續分享「財富的秘密」?哈哈

      刪除
    2. 哈哈,分享完架啦,本書都還返俾圖書館了。

      刪除
    3. 好,小弟也去找找「財富的秘密」。

      刪除
  5. 第五點遠離科技,同時又要大量閱讀,否則只遠離科技未必有意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科技正正幫助大量閱讀,何必遠離?反而要善加利用。

      刪除
  6. 遠離科技產品又點睇到呢篇文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池兄的critical thinking 的確一流。都係嗰句,何需遠離科技?

      刪除
  7. 第5點是否帶出不要沉迷玩樂?

    科技很多時和玩樂掛上關係,如手遊

    同意科技也可以增加閱讀,仲要係免費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錯,玩樂本身不是錯,但沉迷玩樂就會荒廢正事。所以問題不在於科技本身,而是在於玩物喪志。

      刪除
  8. 一)及早認清方向,贏在起跑線。
    某程度上,一個人主動去做某件事,皆因他喜歡做或不得不做,所以顯得合適做某事吧?

    五)遠離科技產品。
    小弟反而很同意,尤其是互聯網,上網太容易令人分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對某件事有興趣,就會愈做愈起勁,行行出狀元。
      五)如果上互聯網令某人分心的話,他只可以學會怎樣控制自己、或真的遠離它,斬腳趾避沙蟲。

      刪除
  9. 這 5 點 其實在於性格上 如何去駕馭 人性

    >原來巴菲特10歲時已經隨父親與一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員共進午餐,確立人生目標。

    其實這不是偶然, 佢老爸以前都係....經紀
    佢老爸的影響力其實不少, 共和黨政界人物...

    老實地說,
    巴老其實不是窮小子...
    人們將其神化而已

    佢老爸0既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ward_Buffett

    當然佢0既成就是他創造出來,

    但他的背景亦幫他不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scott兄分享,同意巴老並唔係窮小子。不過股神的投資睿智其實從佢小時候已經顯現,Wikipedia:" At the age of 15, Warren made more than $175 monthly delivering Washington Post newspapers. In high school, he invested in a business owned by his father and bought a 40-acre farm worked by a tenant farmer. He bought the land when he was 14 years old with $1,200 of his savings. By the time he finished college, Buffett had accumulated a princely sum of more than $90,000 in savings measured in 2009 dollars." 當然,佢要有咁上下家底先可以俾佢發掘 / 發揮到佢既潛能。

      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